
![]() |
毛瓷 | 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化传承 > 毛瓷 |
新中国成立后醴陵窑:
红官窑:为了恢复发展醴陵釉下五彩生产,1955年,湖南陶瓷研究所的林家湖经多方探寻,请出了当时唯一健在的已七十高龄的釉下五彩传人吴寿祺,求其培训学徒,是中断20余年的釉下五彩技艺得到了传承。1958年,国家投资800万元,对醴陵瓷业进行技术改造,恢复并扩大了釉下五彩的生产。同年成立了醴陵瓷器公司艺术瓷厂(1964年更名为群力瓷厂),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釉下五彩的生产厂家。
醴陵为毛泽东、刘少奇、周恩来、邓小平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特造生活用瓷,以及制作中南海国家礼品瓷、人民大会堂国家宴会瓷、国家陈设瓷,故醴陵窑和醴陵瓷被分别称为当代“红官窑”和“国瓷”。
![]() | ![]() |
毛瓷: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濒临失传的醴陵釉下五彩技艺在抢救中恢复了生命的活力。1958年4月,湖南陶瓷研究所在所长李维善的带领下为毛主席试制了一批茶杯,后尾纪念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伟大的胜利,茶杯被命名为“胜利杯”。据李维善回忆,此后醴陵力群瓷厂多次为毛主席烧制生活用瓷;1971年为毛主席生产烟灰缸和餐具,1972年为中南海定制包括毛主席使用的生活永瓷1210件,1973年为毛主席试制带盖鱼盘和浅底三大碗计140件,1974年最后为毛主席生产了一套以四季花为代表的生活用瓷(后称“毛瓷”)。据统计,醴陵共为毛主席生产生活用瓷1555件。
1974年,毛泽东最后一次回到家乡湖南。湖南省委提议由醴陵烧制一批专供毛主席使用的瓷器,表达家乡人民对毛主席的敬爱,同时也作为毛主席81岁的生日贺礼。醴陵接到这一任务后,成立了以李人中、邓文科等人的彩绘设计小组,经过反复研究,精心构思,设计并烧制出红月季、红芙蓉、红秋菊、红腊梅四种花卉纹饰,分别代表春夏秋冬的四季花瓷碗。整套瓷器得到了毛主席的钟爱,后来,世人将毛主席的生活用瓷称之为“毛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