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代醴陵窑 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化传承 > 历代醴陵窑

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-醴陵,陶瓷生产有近两千年的历史。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较大规模从事陶器生产的作坊,宋元时期即开始烧制青瓷. 清末民初,醴陵瓷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,成功烧制出闻名世界的釉下五彩瓷,被誉为“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”。新中国成立以后醴陵瓷成为“国瓷”,醴陵窑成为“红官窑”。

汉代醴陵窑

醴陵古陶窑始于东汉时期,距今已有两千年。当时县城(金板杉古城)近郊已有较大规模的制陶作坊。生产纹样清晰的日用陶瓷。在今新阳乡楠竹,河塘等村古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品种繁多。有砖、釜、壶、缸、碗、罐十多种啊。其特点为火候高。夹沙灰陶,质地坚韧,无釉,被考证为东汉陶窑群遗址。

宋元醴陵窑

五石(五十)窑:枫林市乡有地名五石,据考证,五石其实应为五十,十,石同音,渐称五石,宋元时期有五十窑前,五十窑后之说,五石以前之所以称为五十,正是因为宋元时期此处有五十座瓷窑生产瓷器,现考古已发现五石有六处瓷窑遗址。黄獭嘴窑:在獭嘴镇,考古已发现多处宋元时代青瓷窑址,说明黄獭嘴在宋元时期青瓷生产已十分发达。沩山窑:经考证、宋元时期东堡沩山即有青瓷生产。

明清醴陵窑

窑下湾窑,新阳乡大土村的窑下湾及附近窑址,为明砖窑遗址。明初,朱元璋定都南京,要求长江中下游五省125个县的民户承担城砖烧制任务。至今,窑下湾仍留存几座完整的砖窑。沩山窑:清雍正七年(1729),广东兴宁移民廖仲威在沩山开设瓷场,开始规模化生产瓷器,产品主要有碗,碟,壶,酒器,调羹,罐,坛,钵,油灯等,均为日用粗瓷。

清末民初醴陵窑

光绪三十年(1904)初,清政府官员熊希龄考察醴陵瓷业,提出“立学堂、设公司、建官窑”的设想。次年与醴籍举人文俊铎在城北姜湾创办“湖南官立瓷业学堂”,并在学堂附近的姜岭下筹建“湖南瓷业公司”,从海外,江西景德镇引进部分技术人员与制瓷机械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公司所设瓷厂出产细瓷,醴陵由此开始了由粗瓷生产向细瓷生产的转变,经过两三年的探索,1908年,举世闻名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横空出世,成为“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”。

百年品牌 - 丰润产品 - 爱瓷汇 - 荣瓷定制 - 文化传承 - 联系我们
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 深圳市丰润文化艺术礼品有限公司